2024年养猪业的出路在哪?这场圆桌论坛透露这些信息
2023年的养猪业到底有多难?一项《2023十大艰难行业》名单中,生猪养殖仅次于房地产排行第二。圆桌伴随着行情低迷,透露有两个数据也居高不下,信息前三季度前12大上市猪企负债率提升至75%,年养部分地区散户退出比例高达80%。猪业而在行情之外,场论坛各种疫病不止不休,圆桌让养猪人劳心费神。透露
2024年养猪业的信息出路在哪?
12月10日,在正业生物特约第13届中国农牧业风云会暨2023农财宝典新牧网年会上,年养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猪业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更元,场论坛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广西大学教授黄伟坚,美保龙生物疫苗总裁欧伟业,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宁宜宝,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副总裁邹增丁,扬翔股份养猪事业部总裁刘向东,广东美加宝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练智文等8位行业权威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行情与疫情进行圆桌探讨。
8位圆桌论坛嘉宾现场
7元/斤以下成本更有竞争力,散户退出是不可逆的趋势
主持人:降低成本始终是养猪业的主旋律。在行情长期低迷下,8元/斤还能被视为养猪成本的生命线吗?目前各位养猪成本、目标成本分别是多少?在降低成本上制定了哪些新策略?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更元担任论坛主持人
刘向东:原来我们养猪把成本做到8块,可能就比较理想了。AG超玩会入口扬翔像大概在2016、2017年的时候,提出了6元成本扬翔领航,但随着目前大宗原料等情况波动,现在大家觉得可能做到7块,相对来说就比较有竞争力,目前大部分头部企业也尽量在往7元/斤以下去做。
谈到降本,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对于我们扬翔来说,主要有几个方面。在基因,也就是品种这一块,我们明年会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母本方面主要会在提高母猪产仔数(稳定在13头左右)以及肥猪生长速度上进行发力。二是父本方面,继续选育优质父本公猪以及通过低密度猪精等繁殖技术的使用,尽量把料肉比低的公猪的覆盖面提高。另外,替代原料包括低蛋白日粮的探索方面、环境精准调控方面、生物安全防控方面,智能技术应用等生产管理方面,都是我们非常重视,也会一直做的工作。
扬翔股份养猪事业部总裁刘向东
练智文:作为一个农场,最重要的就是种猪饲料和管理。怎么样是好种猪?在我们的料肉比试验中,最好的种猪从50公斤到100公斤,可以做到1.6的料肉比,但有的公猪要2.9,这意味着平均0.1的料肉比就要多花40块钱的饲料费,因而相差的1.3的料肉比,一头猪就相差500多元。所以种猪是让农场亏得最少或更能保持盈利空间。
从饲料来看,这两年由于养殖行情不好,很多公司会在饲料上节约成本,当然这个也是非常对的,但是不断减少成本,猪在肉色、屠宰率以及生长周期上会有差异。到底是用贵一点好,还是便宜一点一点好,还是要用数据来说话。现在养猪行业,设施设备都已经非常发达了,把工具用好,把目标明确好就可以。从管理来看,管理涉及到动保、人工以及日常花费,这也会影响猪只从断奶到出栏,能做到80%的成活率,96%的成活率。
由于今年原料比较贵,我们现在的成本在7块8到8块左右,明年应该能做到7块到7块5。有消息说,明年三四月份的豆粕会降到3400多亿吨,如果能降到这个区间,我觉得通过不断改良种猪,以及优化市场管理,7块钱成本我觉得是能够达到的。
广东美加宝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练智文
主持人:猪企负债率成为今年行业热词。前三季度国内上市猪企负债率普遍高于70%。各位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黄伟坚:主要原因一方面还是由于非洲猪瘟的后遗症,大家对养猪业预期过大;另一方面,是资本力量太大,我在走访过程当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有资金能支撑。大家也可以看到,现在特别是大企业没有真正减产,他们只是现在不养而已,产能都还在,要产能上去是很容易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猪价就受到很大压力。
当前,国家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对于猪企来说,是否可以多思考将一部分利润放给农民或者地方经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广西大学教授黄伟坚
主持人:由于难抵亏损压力,不少散户相继退出行业,部分地区据说比例已达80%。大家了解到的情况如何?照这样的速度,散户会彻底退出市场吗?
朱增勇:我认为从中长期来讲,散户退出是不可逆的趋势。从2007年到现在,养殖户减少了3/4,平均每年大概要退出150万户左右。但是在价格波动比较大的时候,譬如2007年以及2019、2020年由疫病价格波动因素,每年退出养殖户超过400万户。
所以无论从当前还是历史趋势来看,这个趋势很难逆转,但更多的我认为业内要考虑适度规模,以及更关注中等规模养殖户未来如何在整个产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提升这一部分主体的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这一问题。因为产业波动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任何国家生猪产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
非瘟、蓝耳和腹泻仍然主要防控疾病,动物疫苗产能处于严重过剩
主持人: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地疫病形势严峻。据各位了解,哪些疫病比较棘手?影响疫病频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容易疏忽且需要重点防御的环节有哪些?
宁宜宝:非洲猪瘟仍然是当前疫病防控中最主要的疾病,在当前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防控好非瘟,我们要有严格的综合防控措施,靠搞好引种、精准清除和生物、物理隔离防控,靠病原的清除。
从蓝耳病来看,蓝耳病防控现在是两条路,一个是走净化,一个是走疫苗防控或综合防控。净化对种猪企业来说是头等大事,如果把种猪的蓝耳病净化做好了,在养猪业就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而能不能做到净化,则考验饲养水平、防控能力等企业综合实力。非洲猪瘟以后,由于实施了严格的安全防控措施,对国内蓝耳病净化应该是有利的,企业一定要严格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注意引种,注意种猪的检测和淘汰。
从流行性腹泻来看,尽管非洲猪瘟以后,猪场由于环境消毒的加强和设施设备更新换代,腹泻发病率有所减少,但也不乏有一些因管理不规范、饲养条件差而发病严重的企业。
此外,细菌性疾病是今后需要注意的。现在提倡减抗,则导致以前很多依靠药物防控的如猪丹毒、喘气病、传染性胸膜炎肺炎等疾病,就不能通过抗生素进行防控了,因而要引起重视。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原研究员宁宜宝
邹增丁:从我们卖的疫苗和药品的比例来看,非瘟、蓝耳和PED这一块产品大概占40%~50%。从营养和免疫角度来说,因为大华农不仅有疫苗、化药产品,我们也有临床端的包括如维生素类、多矿类以及氨基酸类的一些产品,这两年销量趋势呈每年40%的增长,当然这与这两年猪价行情不好,以及大家通过使用一些低成本原料替代高质量原料从而降本增效有关。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商品猪场,甚至连维生素、多矿都会减少,只要保证猪活着就行,所以这一块也对整个免疫带来极大挑战。
温氏大华农副总裁兼添加剂公司总经理邹增丁
主持人:截至今年10月,通过新版gmp的兽药厂家超过1600家。与业内会淘汰至少30%的兽药厂预期并不一致。兽药企业产能是否也存在过剩?兽药企业的竞争力在哪?未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变化?
欧伟业:其实我们整个产业链都跟猪相关,猪价不行,整个产业链就不行。现在动保疫苗、化药情况都不好,东西卖出去了,但钱很难收回来。从国外动保情况来看,我认为,中国的疫苗企业有10家就够了。就拿口蹄疫来说,现在九大厂家产能利用率很低,盈利情况不理想。对于化药来说,目前国内有1000多家化药企业,其实这几年,尤其是没有进行研发,且没有原料厂的企业非常难过。这种情况下,如何去生存,保持竞争力?
我认为还是要用心、专心、专注,利用前沿科技做好大单品。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就是要通过前沿技术,例如将蓝耳苗从现在的80分,逐渐做到85分、90分、95分,把蓝耳苗做得越来越好,并继续做下去,就盯着一个损失最大、危害最大,并且国家要净化的病,做好一个大单品。
美保龙生物疫苗总裁欧伟业
宁宜宝:第二次GMP改造需要的投入很大,特别是对于生物制品企业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今年来看,能赚钱的疫苗企业我保守估计可能在10%左右,能保本的企业50%左右,此外40%左右的企业可能是亏本的。但为什么现在兽药企业还有这么多?原因之一是兽药的利润相对较高,很多外来资本流入到这个行业。此外,非洲猪瘟后,中兽药企业、诊断制品企业、消毒剂企业等类型企业也明显增多。
从国内整个疫苗的生产能力状况来看,处于严重过剩状态,重复投资,资源浪费比较大。目前,全国有120多家动物疫苗企业,按现有生产设计规模,我认为,通过新版GMP的企业中, 30%左右大型企业的产能应该就基本可以满足全国市场供应。
猪周期依然存在明年,猪价或将从寒冬走向春天
主持人:2023年全国生猪均价在8元/斤以上仅2个月左右,最高也仅在9元/斤左右。猪周期失灵了吗?如何看待当前行情变化?后市将会如何走向?
朱增勇:猪周期肯定是存在的。因为整个产业的形态变了,猪周期跟以往相比也会有较大差异。后期猪周期可能整体会呈现窄幅箱体震荡特征,直到没法预测的一个因素出现,才会打破这种平衡。
我认为明年猪价将会经历从寒冬走向春天的过程。今年下半年能繁母猪的产能去化,以及九、十月份仔猪价格回落到成本线以下,这对于明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猪价,有一定向好空间。但是不要有过高期望,要保持平常心。
主持人:各位谈谈对2024年养猪业的期许?
欧伟业:2024年,只要创新求变,控制风险,把握机会,一定会否极泰来,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
黄伟坚:顶住压力,做好自己,练好内功,才有可能会达到目标。
朱增勇:转变心态,客观冷静,带动我们整个成本竞争力的提升。
练智文:突出自身竞争力,机会总会出现的。
宁宜宝: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行。
刘向东:依靠科技,智能降本,携手养护共渡难关。
邹增丁:希望明年或今后,猪价微利化,平稳化,行稳致远。
八位圆桌论坛嘉宾合影
【记者】熊亚琴
【来源】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新牧网
-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
- ·牛牛高速“散步”,临时“牛倌”上线!
- ·梅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第28人!他用大爱为2岁男孩延续生命
- ·第六届“创客广东”梅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时间延迟!
- ·全国首个,徐闻启用!琼州海峡船只实现“家门口就医”
- ·从退役军人变身为创业家的他,致富不忘回馈社会...
- ·梅州未来三天天气不稳定,随时留意天气哟!出门请带伞
- ·梅州公安“局长信箱”收到一封感谢信:“我感受到警察队伍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 ·动态海报:少年徒步百里祭英烈 留下这些感人瞬间
- ·2022年中超联赛将于6月3日开幕
- ·丰顺开展“十点查餐厅”监管行动!“掌上梅州”客户端全程直播监督检查过程→
- ·线上线下全民参与!梅州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 ·抓好抓实春耕备耕使命!阳西县召开春耕现场会
- ·2022年中超联赛将于6月3日开幕
- ·全部整改到位!梅州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推进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 ·美食地图丨藏不住了!空中花园餐吧俘获芳心!款款鲜香味美!
- ·广东林业财富冲刺万亿大关,绿美生态建树引领高品质睁开
- ·全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梅州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
- ·强降雨暂歇,梅州全市大小江河水势平稳,但仍需严防“龙舟水”!
- ·梅州获“二金三银二铜”佳绩!广东省第九届中国民族器乐大赛总决赛举行
- ·视频·大美岭南|广州杨箕:南风拂面 邻情融融
- ·赞!梅州6单位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 ·漂洋过海!一份来自梅州的浓情厚意送给BPW(梅州)车轴公司创始人苛兹先生
- ·2022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出炉!梅州企业塔牌集团居第12位
- ·重点治理6大问题!四部门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
- ·首轮500万元消费券开抢!梅州市2022年促消费活动消费券发放仪式启动
- ·十六项散漫签约,重磅白皮书宣告!河南医疗瘦弱财富高品质睁开大会召开
- ·致敬新时代“南丁格尔”!今天,梅州“白衣天使”这样过...
- ·梅州4户家庭上榜!“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名单揭晓
- ·全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梅州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
- ·国台办:解放军东部战区近日台岛周边演训是必要措施,正义之举
- ·开设全市首个铜箔专业班课程!市技师学院与嘉元科技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 ·2022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出炉!梅州企业塔牌集团居第12位
- ·强降雨暂歇,梅州全市大小江河水势平稳,但仍需严防“龙舟水”!
- ·涡虫“上天”!中国空间站再迎新生命体
- ·梅州4户家庭上榜!“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名单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