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正在荷塘里摘莲蓬。立体
在名山区车岭镇天池村一片荷塘中,种植致富招成片的养殖有新AG超玩会荷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生态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立体不过,种植致富招这些美丽的养殖有新荷花虽然吸睛,但荷塘下一种水生动物才是生态主角。荷塘所属的立体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之一郑刚告诉记者,荷塘主角正是种植致富招当下备受市民喜爱的小龙虾。
上层可赏荷花、养殖有新摘莲蓬、生态吃莲子,立体中层养着美味的种植致富招小龙虾、泥鳅、养殖有新四大家鱼,底层则是脆生生的莲藕,田埂草丛里,放养的AG超玩会青蛙负责消灭各种害虫,如此立体的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模式,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数倍放大,也让原本的普通山沟,变为村民啧啧称赞、游人乐于前往的好去处。
促进就业村民就近务工挣钱
车岭镇天池村属于典型的浅丘地带,环境优美、水源丰富。过去,当地村民种植养殖多以传统作物和普通家禽牲畜为主,随着近年来名山区对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水网、路网不断完善,村民们发展新产业的条件越发成熟,一些有想法有冲劲的当地人,开始尝试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发展更有前景的产业增收。
郑刚就是看中了村里的地理环境和设施环境,去年四月,他和朋友在天池村流转了80多亩地,建池塘、购种苗、成立合作社,发展起了生态立体种植养殖。
“藕+虾,是目前最主要立体养殖模式。”合作社另一位负责人张良说,在池塘中种植莲藕可以改良池塘地质和水质,为龙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可以使水里产生大量浮游生物,成为小龙虾的饵料,而小龙虾的粪便又能提高池塘的肥力,相互作用之下都能增产。
平时在合作社务工的人比较少,但播种、收获以及建设环节,需要的用工量就很大了。“目前已经支付了近十万元工资,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我们这个合作社对乡亲们增收还是有帮助的。以后大面积采莲蓬、挖莲藕、挖贡芋以及捕捞龙虾的时候,就需要很多人了,合作社可以提供持续的用工需求。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种立体种植养殖模式成功后,能给乡亲们带来一些启发,大家能加入进来一起做。”张良告诉记者。
花样挣钱 立体养殖模式效益高
小龙虾一直是夜市的“宠儿”,加上近年来不断有小龙虾新菜式以及高档小龙虾餐饮店出现,小龙虾的销售量一直供不应求。今年5月,郑刚几人在8亩池塘里投放了300多公斤虾苗,虽说还没投产,但他却算了一笔账:目前,市场上小龙虾批发价为50元每公斤,他的养殖场,每亩小龙虾的年产量在250公斤,光小龙虾一项每亩产值就上万元,经济效益较为可观。“现在已经有不少客商希望我们成为供货商了。”
“销路基本不愁,现在他们的养殖规模,能满足周边市场的需求量就不错了。”名山区农业局水产科负责人李光耀说。
“小龙虾只是其中一项,我们从外地引进这种兼具观赏和实用价值的荷花品种,一开花就美不胜收,吸引了很多人来这里游玩、拍照,可以带动村里的人气。人气有了,自然就有商机,附近村民也可以受益。”郑刚说。
这个立体种植养殖基地内,除了养眼的荷花、少见的小龙虾和台湾泥鳅外,还有已经挂果的百香果、金桔,另外还有十多亩长势喜人的贡芋。
郑刚认为,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不断尝试,找到最适合的立体模式。”
“这段时间不仅可以观荷花,还可以摘莲蓬、吃莲子,等到8月底,产莲藕的塘就可以掏莲藕了。”郑刚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莲蓬成了他网店里的“网红”,10元钱3个,销量不错,已卖了上万元了。而这些莲蓬一直可以卖到10月份。
“卖完莲蓬卖莲藕,明年小龙虾和泥鳅、鱼等投产后,还有一笔收入。”郑刚笑呵呵地说。
多元发展 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对于尚在发展阶段的合作社来说,立体种植养殖的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不过他们还有更多想法。“钓龙虾、赏荷花、摘果子,这些只是一部分,现在合作社还没形成接待能力,下一步,我们计划修建停车场,打造星级农家乐,再引进一些花卉品种,让这里四季鲜花不断,随时来都有看的有玩的。”郑刚几人干劲十足,他们打算将荷塘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明年再流转一些土地,把规模扩大到200亩,搞特色乡村旅游,把农业和旅游联系起来,延长产业链。
“7月中旬的时候,我们还专门前往成都金堂县一个发展立体养殖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参观学习。”张良告诉记者,要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资源,就得不断学习,推陈出新,最终找到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他说,等到明年农家乐修好后,他们会推出休闲垂钓等服务,多途径增加经济效益,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周边更多群众致富。此外,周边群众如果想要发展小龙虾养殖,他们还可以提供技术和种虾,让更多群众参与小龙虾养殖。
“能在有限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鼓励采用这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将提供技术层面的服务,并助力其打造成名山区又一个旅游观光示范点。”李光耀表示,比起传统养殖业,发展立体生态养殖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多层次的空间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在名山区,大多为传统养殖业,立体养殖业是当下创富新模式,能有效丰富名山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