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训练
学生训练后休息
“正步走!一、军训降令二、昏倒三、退缩AG超玩会四!”整齐而响亮的中学质下口号响彻整个校园。临近新学年开学,生体我市不少中学提前一周组织新生军训,人忧参训学生多为初一和高一年级。军训降令德、昏倒智、退缩体全面发展是中学质下每一个学生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生体在持续近一周的人忧军训中,“体”的军训降令缺位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露无遗。昏倒、昏倒不适、退缩中暑……自军训伊始,烈日炙烤下的AG超玩会运动场上,不时上演着相似的一幕。
军训:
训练强度降低 昏倒现象依旧
27日上午10时,在位于市区育才路某中学的运动场上,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操场上学生以所在班级为队列,在十多名教官的带领下或蹲或站,或行或看,不断操练和演示着每个动作,学生的额头和脸上挂着细密的汗珠。
按照市气象台提供的信息显示,27日温度为30摄氏度,地表温度最高值为56.5摄氏度。而实际地表温度以普通水泥柏油路面为例,相同条件下,地表温度最高可达到60摄氏度至70摄氏度。“秋老虎”的余威可见一斑。
据现场一位老师介绍,自军训开始后,该校参加军训的学生在军训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就出现了昏倒、胸闷、感冒、发烧、体力不支等情况。每逢训练休息间隙,不少学生或是不顾教官原地休息的指令,直奔运动场主席台阴凉一侧,捧着水壶一阵“痛饮”,或是将自来水浇头而下,直呼“天气太热,遭不住”。
某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很多学生暑假期间都会“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睡觉,常常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要说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体能越来越差,所以在军训中晕倒并不奇怪。
军训中出现的相似现象,在市区县前街某中学也能看到。驻雅某部队的军训教官张显伟说,已是连续第三个年头为市区部分中学进行军训。他说,军训中出现学生晕倒的现象并不奇怪。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面对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少学生都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毛病。一方面,学业压力也成为学生平日里疏于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上述情况,面对突然高强度的军训,学生就极易表现出自身体质适应能力差的一面,出现晕倒,身体不适等现象。
学生:
大部分喊体力吃不消
“要是等‘秋老虎’过了后再军训就凉快多了。”市区某中学高一新生黄兴铭说,考入理想中的高中让他整整兴奋了一个暑假,而开学前的军训也让他提前有了和同学相互了解的机会,不过连续一周的军训确实让他体力有些吃不消。
在市区县前街某中学,一名身着迷彩装的女生就因忍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躲在树荫下休息,直至上午训练结束,委屈的泪水始终挂在她脸上。
而在训练休息间隙,部分女生更是利用这难得的“补妆”时间,纷纷掏出包中随身携带的“皮肤补水”类化妆品。“我还从没晒过这么长时间的太阳,你看,都晒得有点黑了。”说起军训时的感受,不少爱美的女同学或多或少表露出委屈和不满。
根据相关学校提供的信息,学生每日军训的时间分为早上8点至11点半,下午2点半至5点半,晚上7点半至9点,每日训练8小时。“学校组织军训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和意志力的锻炼。”某中学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已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了训练强度,避开了最热的时间段,对于学生出现体力不支、身体不适等情况,学校也很无奈。”
家长:
支持反对的声音都有
对于是否应该在开学前组织学生军训,已成为近日不少学生家长讨论的热点话题,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
在市区某单位上班的黄先生表示,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且目前所从事的工作需经常在外奔波,深知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校组织学生军训他是全力支持,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还能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坚强的意志。
而在另一学生家长杨女士看来,开学前为期一周的军训,如能换成学前补习,对耍长假两个月的学生“收收心”,熟悉新学年的学习任务,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有着更好的帮助。“军训只有一个星期,对学生在体质上的帮助效果微乎其微,只要平时及时补充营养,身体健康基本不是问题。”杨女士说,短时间高强度的军训如果处理不当,导致学生在开学前受伤或生病,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而且还会间接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得不偿失。
焦点:
学生军训晕倒谁之过?
对于学生军训晕倒现象的症结所在,不少老师和学生家长也是各抒己见。就职于市区某中学的张老师认为,与家庭对学生的长期娇生惯养有着必然的联系。
他认为,现在的中学,无论是初中段还是高中段基本都已成为“90后”,甚至在初一年级还有少部分2000年出生的学生,大多数都属于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在家通常都被家长宠着。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本身体质和意志力上的严重缺失,一旦遭遇困难或挫折就会出现抱怨、不满的极端情绪。
而在部分学生家长看来,繁重的学业,学校之间有关升学率的竞争,以及“读大学不一定有好工作,但不读大学一定没有好前途”等现实社会情况的影响,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原因。
“德智体全面发展,谁都希望自家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出类拔萃。”面对这样纠结之情,不少家长感言,这样的美好愿望,只能寄托于“一考定终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等社会思维模式根本性的改变。
记者孙振宇